什么樣的重錘和樁墊最好?
高應變測試時,重錘和樁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振源直接關系到測試結果的好壞。大量的現場測試結果表明,整體錘比組合錘效果好,錘間耦合越松,效果越差,松動的錘很難測到好信號。比較RS-1616K中的FMX,FVX,FHM三個指標,分析力曲線形態可以初步判斷錘擊效果?,F場測試時如不得不用組合錘,應務必讓其緊湊。被激發的承載力大小與錘重關系非常密切。對于以摩擦為主的樁而言,1t錘重,提升至0.7-1m左右,好的情況下大約可激發出100-120t的靜阻力?;蛘哒f,錘重應取預計樁的極限承載力1%,組合錘還應提高一部分;對于以端承為主的樁來說,由于端部阻力會對入射波應力加倍,極端情況下100t的入射波可獲得200t的阻力,因此,1t錘重有可能激發出150t的阻力來?;蛘哒f錘重可以取相應預估極限承載力的0.8%甚至更低。實際測試時,以是否滿足工程需要為準。
順便說一句,上述概念均系傳統觀點,近年來的大量實驗和研究表明,上述錘重選擇仍滿足不了完全激發的要求。
樁墊是改善激振效果的重要工具。錘擊好壞可以通過樁墊來調節,例如,當所用組合錘太松,測試信號出現振蕩時可以多加樁墊消去振蕩。一般來說,硬材料充作樁墊不合適,橡膠墊(內含纖維織物更好)、2cm厚的木板、五夾板、工業毛氈、 細砂等均可用作樁墊。筆者曾就地取材,使用多層麻袋自薄而厚地調試直至得到合理的曲線形態為止。過厚的樁墊會使信號脈沖變寬,入射波峰值降低,從而使承載力計算偏于保守; 而樁墊太薄,則將使信號中存在振蕩,特別是使用組合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