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樁檢測技術的現狀與展望
由于經濟的發展,樁基工程已成為巖土工程領域非常興旺的一支,與此相關的樁基檢測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國內外關于樁基檢測技術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對傳統技術進行改造,有的是對一些發展中的技術進行規范使用,也有的是開發新的技術或新的手段,這些都毫無例外地預示著樁基檢測技術又進入了一個全盛的發展期。
目前,國內外使用較普遍的樁基檢測技術主要有:靜載試驗法、聲波透射法、應力波反射法、高應變動力試樁法、動靜法或擬靜力法幾種,近些年來,這幾種方法都有了不同的發展。
一、靜載荷試驗法
這是最傳統的樁基檢測方法,近年來,試驗噸位有了很大提高,國內已有不少單位可以從事30000kN以上噸位的加載,也有許多研究人員對相關的負摩阻現象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對于大噸位的樁,在樁底埋設千斤頂和傳感器進行載荷試驗已不再是僅僅出現在國外的新聞了。據悉,國內已有單位開始了這方面的試驗與研究。
Q-s曲線的模擬和地層分析同樣也已有不少單位開始從研究走向實用。
我國自動加載和記錄系統的出現,是近幾年的事情,但對靜載試驗法的成熟應用而言,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因為它確保了試驗成果的真實性和分析結果的方便性,據悉,在我國包括上海、廣東等地的許多省市都開始了在這種基礎上進行有效管理。
二、聲波透射法方面
這也是一項傳統的技術,以前應用并不廣泛,但隨著近幾年來交通系統投資的增加,以橋樁為代表的各種大直徑鉆孔灌注樁的大量涌現,聲波透射法在國內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這種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數字化聲波儀已取代了傳統的模擬聲波儀,不僅在使用的方便程度上有了質的飛躍,而且分析手段有了很大提高,聲時判讀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聲幅和聲頻已開始進入了分析判斷領域,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聲波CT已步入實用階段,為聲波透射法的后續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三、應力波反射法完整性檢測
雖然近年來國內外對于這種方法的研究未見本質性的進展,但在實用和普及方面國內卻有較大提高,這些不僅表現在國產樁基動測儀和配套用傳感器已達到或接近國外先進儀器方面,也不僅表現在許多單位認真研究各個測試細小環節和分析環節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許多管理部門已開始認真總結應力波反射法完整性檢測的得與失,開始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回歸到一種正常的位置,如廣東省正在將這種方法定位于為后續檢測提供前期技術準備,這種定位已與該方法的解決問題的真實能力完全對應。
四、高應變動力試驗法
自六十年代以來,這種方法已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迄今為止,美國PDI公司的PDA打樁分析儀及CAPWAPC分析軟件仍然代表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近年來,也未見它們有實質性的發展。我國的高應變動力試樁法研究是起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已有相關的軟硬件問題,其實際應用效果已不弱于國外,其后面向國內大量的灌注樁檢測,已有單位在模型改進、擬合技巧、參數選定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也有應用者在樁如何才算被充分激發方面進行了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樁基動測方面,國產儀器和軟件業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許多方面甚至更具有中國特色。
五、動靜法(擬靜力法)
鑒于高應變動力試樁法力的作用時間過短(~10ms),樁只能被視為彈性體進行分析,國外有人提出了一種動靜法,采用技術將力的作用時間延長(~100ms),使沿樁身傳播的應力波波長大于實際樁長,進而將樁視為剛體,回避了應力波的傳播問題。應該說這種方法既克服了傳統靜載試驗的笨重與費時,也克服了高應變方法的過份間接性,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但由于該方法對錘的配重要求太高(較高應變法重10倍),具體操作仍有較大難度,因而在我國自95年北京演示后,再也未見使用的報道,但據悉已有數家單位在開始研究有中國特色的動靜法。
六、樁基動測領域的研究動向
國內外,已有人開始將神經網絡和專家系統用于樁基動測,有些單位甚至已編制了相應的應用程序,也有單位將邊界元、無限元、三維有限元,甚至邊界層理論用于樁基動測之中,但是這種分析目前仍停留在研究摸索狀態,尚不能步入成熟應用。
地質雷達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也是一個新的動向,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總結經驗。